總書記囑托
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黃河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時指出——
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朝陽灑落,水面波光點點,兩岸滿眼青翠。
漫步在黃河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看到魚翔淺底碧波闊,聽到游人歡聲笑語多,感受到的是沿岸群眾發自心底的滿足與感恩。
3天時間,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感受,一邊記錄。點點滴滴,重構著內心黃河的形象——桀驁不馴的千年古河,從未像今天這樣溫順平和;歷經滄桑的黃河人家,如今和幸福撞個滿懷。
行進筆記
這片“青”,是黃河岸邊主色調
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 晴
“那是紅柳?!卑貢攒娭附o我看,目光跳過黃河,落在對岸河灘那一片綠上。
如今的黃河灘地,難見裸露黃沙,綠草鮮花遍地。除去人工種植的各種植被,還有生態恢復后,自然生長的林草灌木。
“以紅柳居多,它們耐旱、耐鹽堿,根扎得深,幾乎不用給水就能枝繁葉茂?!卑貢攒婎D了頓,若有所思,“這一點像極了黃河兩岸的農家人,不屈不撓,生命力頑強?!?/p>
柏曉軍是吳忠市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親歷了黃河吳忠段綜合治理全過程,能將大河的變化娓娓道來。
曾經的黃河兩岸,“黃”是不變的底色。河岸缺少固沙的植被,河水奔流,挾沙而下,一瓢黃河水,半瓢黃泥沙。
還有風,漫天風沙一度定格在朱剛的記憶里。黨家河灣村緊鄰黃河,如今推門滿眼綠,過去開門撲面沙。42歲的朱剛是吳忠市利通區古城鎮黨家河灣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土生土長的河灣人。小時候,一場大風刮過,院子里堆的黃沙得用平板車推上幾車。
40年前,15歲的馬生林頂替母親,進入當地黃河管理所成為一名巡河員:“河勢擺動,河道年年在變,險患時有發生?!币淮悟T車巡河,正趕上狂風大作,堤壩上的石子路坑洼不平,馬生林連人帶車被掀到防洪堤下,自行車從頭頂翻過,重重地砸在身邊。
巡河員,一天天一年年,磨通了鞋底,熬白了頭發,殫精竭慮,生怕錯過一個漏點。
可他面對的是黃河啊,滔滔大河的性格,怎么會讓人輕易看透。
馬生林負責的梅家灣段自古是防汛難點,黃河吳忠段曾3次遭遇洪災,梅家灣險中求生。
古城灣新村69歲的何學林年輕時參與過防洪:“每年夏秋季,各家各戶的男人都得守堤,緊要地段,間隔一米就有一個人?!?/p>
……
所有回憶,皆成過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這條河、這群人念茲在茲。
“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對沿黃九省區而言,“生態保護”在“發展”之前,是根本前提,也是重要保障,各地要以更強的大局觀念和更高的責任擔當,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這是一道時代的考題,解題思路是綜合治理,最終答案將造福世代。
今天,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站在黃河岸邊,這撲面而來的青翠,恰是寧夏作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時代考題的一處生動注解。
這股“清”,讓千年古河增顏值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晴
馬生林巡河40年,人生的一半時間相伴黃河,河水流淌進他的血液里。
“你真應該早些天過來!”
“有什么區別?”
“前幾天,上游卷下來的泥沙更少,這河水,清爽的喲……”望著黃河,馬生林眼生柔情,嘴角堆笑,好像面對朝夕相守的愛人,能細數出她每一天的變化。
我也笑了——眼前的水,已經顛覆了印象中的“黃”河水,倚欄靜觀,甚至可以看到緩流下的小魚。
古城灣人工濕地依偎在黃河臂彎里,園內各種叫不上名字的鮮花爭芳斗艷。
吳忠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掩隱在一片花海之中。今年4月之前,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污水經過人工濕地凈化吸附,出水水質達到地表二類標準后流入黃河?,F在,處理達標的水被作為中水在城市內部循環使用。
盡最大努力減少對黃河水質的影響,寧夏敢為、有為。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齊抓共管,覆蓋每一條湖河的區、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發揮積極作用,層層加壓、互相協作、統籌治污,為碧水入黃河貢獻寧夏力量。
人助河改變,河促人改變——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秦壩關村的丁自紅2019年加入沿河保潔隊,見證了大河變化,也見證了身邊人的變化。
“保潔隊剛成立時,招人困難?!倍∽约t憶起往昔,時光仿佛一瞬,“當時河岸臟啊,人畜糞便、動物尸體、裝修廢料……巡一趟下來,垃圾能拉幾車,又臟又累沒人愿意干?!?/p>
現在的古城灣黃河岸邊,垂柳依依,游人頻頻。丁自紅巡河一天,垃圾竟成了“稀罕物”,他說,河岸景美,人更美。
寧夏人對黃河的感情本不一般,黃河之于寧夏,更是意義非凡。沿黃九省區中,寧夏是唯一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份。黃河在寧夏境內全長397公里,雖不到其總長的十三分之一,卻滋養了塞上江南。
受益于黃河,寧夏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
“據監測,吳忠黃河段現有黑鸛、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野生鳥類131種?!眳侵沂袧竦乇Wo中心主任周楠說,經過綜合治理,一些往來遷徙的候鳥成了名副其實的“候鳥”,這個“候”,是“守候”。
這份“情”,在沿黃群眾心坎里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晴
河岸旁,候鳥繾綣不愿歸;在黃河沿岸的村莊里,有一群“候鳥”追著幸?!帮w”。
被邀請到梁軍家做客,這是黨家河灣村的一戶普通村民家。梁軍說,才回來沒幾天,屋里還沒收拾利落。
“去了哪里?”
“回城里樓上住了一段時間!”
“樓上”是這里的村民對城里商品房的別稱,黨家河灣村在利通區買房的村民不在少數,他們像候鳥一般,在城市和鄉村間自由游走。
“樓上”住的是品質,回家鄉住的是心情,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在西北一隅黃河岸邊的小鄉村里,得以被鮮活地展現。
黃河流域,既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在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習近平總書記重點提到兩件事:一是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要注意解決好稻水矛盾,采用節水技術,積極發展節水型、高附加值的種養業,保護好黃河水資源。
總書記的心中裝著人民,人民也把這份情刻在心里——沿黃地區干部群眾用踏實苦干改變著周遭,用日新月異的新生活向總書記匯報!
走在吳忠市古城灣新村寬展的村道上,村民曹軍自豪地介紹:“你數數,4個窗戶一戶人家,連房子帶院子,每家200多平方米!”
曹軍56歲。他說,這是過去在夢里都沒有出現過的好日子。
古城灣安瀾亭,如今是游客必去的“打卡地”。站在亭子里,黃河美景盡收眼底。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奔騰不息,中華民族的血脈也將永久延續。
回首來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歲歲安瀾的黃河治理奇跡;闊步向前,包括寧夏人民在內的沿黃兒女,定能唱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更大步伐?。ㄓ浾摺∏亍±冢?/p>
盡收眼底的“稻田畫”盡顯田園詩情畫意。記者 左鳴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