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進行了安排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承擔著“立德樹人”光榮使命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好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思政人”的擔當為寧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目標不斷邁進貢獻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和關心寧夏的民族工作,兩次視察時都對寧夏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給予充分肯定,希望塞上兒女要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懈奮斗,努力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我區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既是貫徹黨中央部署要求、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寧夏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進一步深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是重大的時代課題,需要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不斷深化理論和實踐層面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為寧夏民族工作決策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撐。
其次,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高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主陣地,對鑄牢各民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政課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專業特點,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機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第三,在社會服務中更廣泛地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加大服務社會的力度,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努力挖掘寧夏各族兒女在決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涌現出來的一個個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故事和鮮活事例,以接地氣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社區、進中小學、進部隊、進網絡、進企事業單位,講好民族團結的寧夏故事,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ㄗ髡撸豪罴t梅 系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寧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