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立意高遠、求真務實、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指引寧夏發展的“綱”和“魂”,充分體現了牢記領袖囑托,切實擔當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使命任務。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并支持銀川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市,就要加大創新發展力度,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創新推動先行區建設。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出路。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思想不解放就沒有發展的高質量,思想解放的程度,開拓創新的力度,決定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改革難深化、發展難突破,究其根源都與思想不解放、觀念不創新有關,要不斷解放思想,徹底轉變觀念,走出頭腦里的“深水區”,要破除按部就班、畏首畏尾、條條框框的障礙,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憂患意識、使命擔當,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主動作為,解放思想才能“有的放矢”,推動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落到實處。
以創新改善服務民生品質。美麗新寧夏建設是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走關鍵依靠創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更加注重通過創新全面提升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讓山川河流、田園物產、城鄉人文更美麗。讓創新成為改善和服務民生的品質,用創新的思路、方式和政策措施,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打造生產、生活、生態,宜居、宜業、美麗新寧夏,體現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民生本質。
在創新上求突破 走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創新。堅持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產業化方向,讓企業在創新中當主力、唱主角,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立足我區產業比較優勢,加快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上開展技術性攻關,力求取得一些引領性的創新成果,使更多的領域、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要著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帶動形成完整產業鏈,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充分體現價值鏈,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寧夏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加快高質量發展,需要在創新上求突破,才能為我區全面發展帶來出路,寧夏受地域所限處在“內陸欠發達地區”,開放程度不高是最大短板,急需不斷解放思想,打破制約寧夏發展的“內陸”慣性思維和各種限制。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創新發展、越要走出困境、越要實現趕超,要集中精力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堅持以先行區建設牽引美麗新寧夏建設,錨定發展目標不動搖,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以改革的思維、創新的方法,在創新中創造新優勢,在應對挑戰中尋找發展新機遇,在攻堅克難中拓展發展新空間,進行創新性布局與發力,以加快“三區建設”、緊盯“四新任務”、實施“五大戰略”、打造“六新六特六優”產業、聚力“九大支撐”重點任務,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力求打造新環境、釋放新活力、實現新發展、取得新成效,推動我區高質量發展蹚出新路子、走上快車道。
以高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寧夏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加大高科技創新力度,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萍紕撔率琼椣到y工程,不是一個部門、一域就能完成的事,需要統籌布局,多方發力、協同推進,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用人機制、各類主體、各個方面、各項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
堅持創新協同聯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于我區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薄弱,需要將創新作為發展的邏輯起點,擺在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把創新的重點聚焦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上。創新不是閉門造車,更不是單打獨斗,需要在加強交流合作中借力發力,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加強與發達地區的創新聯動之路,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區內企業的創新合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完善部區合作、東西部協作長效機制,深化“科技支寧”合作,提升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能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為我區創新發展拓展空間、增創優勢。
厚植創新生態,激發激勵創新活力。創新要順應時代之需,尤其是科技創新、社科理論創新,要有敢破敢立的作為,最大限度打破制約寧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新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放出來的,激勵上來的,必須放開搞活,深化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激勵體現智力勞動者的創造性,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打造風生水起的創新生態。要完善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區外人才、用好各類人才,把人才“第一資源”與創新“第一動力”疊加融合起來,讓創新動力盡情噴涌,讓創新引擎全力加速,為寧夏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大的驅動力。
?。▓坦P:王林伶 寧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寧夏社會科學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