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央部署、符合寧夏實際、順應群眾期待,是指導我區未來五年工作的重要文件,是深入學習宣傳黨代會精神的重要文本和載體,充分彰顯了政治高度、理論深度、實踐力度和民生溫度。
堅持政治引領 彰顯政治高度
報告堅持政治引領,體現了“總書記有號令、中央有部署、寧夏就見行動”的政治自覺和“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的政治擔當,彰顯了政治高度。報告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總遵循、總指南,把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指引寧夏發展的“綱”和“魂”,把總書記為寧夏擘畫的“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宏偉藍圖和黨中央部署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布局結合起來,針對寧夏實際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奮斗目標。報告清晰明確地提出了堅持“一個指導”、統籌“兩件大事”、加快“三區建設”、緊盯“四新任務”、實施“五大戰略”的“12345”總體思路,構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四梁八柱”,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美好藍圖,向全區人民發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動員令和最強音。這是在以實際行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使政治上絕對維護核心、情感上衷心愛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認同核心、組織上自覺服從核心、行動上緊緊跟隨核心成為寧夏最鮮明的政治底色。
堅持思想指引 彰顯理論深度
報告堅持思想指引,體現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的理論自信和“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自覺,彰顯了理論深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既遵循了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又順應了我國基本國情的現實需要,體現了實現現代化目標的普遍性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殊性的有機結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展現寧夏作為,作出寧夏貢獻。報告回答了“新時代我們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問題,體現了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普遍性與寧夏區情特殊性的有機結合,闡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美麗新寧夏的時代特征,建設美麗新寧夏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要求。報告深入分析、科學研判了寧夏五個方面的比較優勢、五個方面的階段性特征、六個方面的短板弱項、五個方面的重大機遇的“5565”區情特點,既突出問題意識,又抓住主要矛盾,既保持戰略定力,又堅持系統思維,這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運用,也是對其豐富和發展,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
堅持發展為要 彰顯實踐力度
報告堅持發展為要,充分體現了“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自覺和“以實干展現新作為,靠實干交出新答卷”的實際行動,彰顯了實踐力度。以這次黨代會為標志,寧夏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新征程。面對我區發展不足的基本區情以及滯后于全國發展水平的歷史方位,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解決寧夏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并且把總書記2016年視察寧夏時提出的著力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著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著力鞏固和發展黨的執政基礎這“三個著力”要求分別體現在報告的三個部分,結合發展實際賦予了“三個著力”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例如,堅持以先行區建設為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就是“著力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升級版,闡釋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提出了以“九大支撐”撐起高質量發展新圖景的思路和路徑。報告提出通過實施新型工業強區計劃、特色農業提質計劃、現代服務業擴容計劃、數字賦能計劃,著力打造“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目的是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以高質量發展支撐高品質生活。進行任務和責任分工,建立領導包抓機制,充分彰顯了把“路線圖”變成“施工圖”,“任務書”變成“成績單”,“時間表”變成“里程表”的實踐力度。
堅持民生為本 彰顯民生溫度
報告堅持民生為本,充分體現了“關注民生民事,聚焦民生福祉”的民生情懷和“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價值取向,彰顯了民生溫度。近些年來,自治區把75%以上的財力用于民生,實施“四大提升行動”,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提升,老百姓對人民富裕新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更多期盼。報告針對老百姓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等熱點問題,提出實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質量、健康水平、文明素養、城鄉面貌“六大提升行動”。從“四大提升行動”拓展為“六大提升行動”,是發展所需、民眾所盼、民心所向、民意所歸。增加的文明素養提升行動,側重于“軟件”建設,包括移風易俗、文化生活等方面,體現了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增加的城鄉面貌提升行動側重于“硬件”建設,包括安全宜居、生態良好等方面,體現了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深刻意蘊。實施“六大提升行動”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改善群眾生活品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戰略性舉措,目的就是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更加穩定更可持續的就業,發展更加均衡更為優質的教育,提供更加完善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構建更加完善更多層次的社保體系,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確保民生保障“底色”更濃,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幭闹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王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