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輪不間斷地削權、減權后,自治區本級政府部門行政職權由6264項壓減為1930項;通過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跑動次數等措施,全區347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審批服務進一步優化;“我的寧夏”政務服務App可辦事項1500多項,可查事項3500多項……
一目了然的數據,帶來的是民眾和企業越來越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改革一氣呵成,推動的是我區高質量發展一步步披荊斬棘、破浪前行。5年來,一系列布局更廣、起點更高、力度更強的改革舉措在我區漸次落地,猶如用一把時光刻刀,勾勒出“有為政府”的清晰輪廓,推動著我區經濟不斷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從戰略思想和創新理念上,再次強調“有為政府”的重要性。從實踐中看,營商環境是企業成長的陽光、雨露和土壤。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產生“洼地效應”“親和效應”,使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不斷集聚。而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首先看政務服務環境是否高效透明。5年來,群眾和企業對我區一系列推動“有為政府”建設贊不絕口,就足以證明,政務服務環境是城市之間競爭的重要資源,更是生產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體現,抓政務服務環境就是抓機遇、抓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持久戰,尤其是在百舸爭流的新競爭態勢面前,促投資、促發展可以說是一場比賽。賽什么?怎么賽?說到底,賽的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擔當,賽的是不斷推動“有為政府”建設的決心和勇氣。特別是對欠發達的寧夏來說,要跟得上競爭、參與到比賽中,更是一天都不能耽誤、一刻也不能放松,更需要拿出“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心,“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堅持不懈、全力以赴的干勁,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讓“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產生化學反應,讓“有效市場”“有為政府”默契配合、相得益彰。如此,我們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斷育新機、開新局,才能在高質量發展競爭中搶占先機,干出一片新天地?。ㄎ具t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