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10日,寧夏日報“老區新貌”全媒體報道小分隊走進寧夏中衛市。從海原到沙坡頭區,再到中寧縣,進農家、入圈舍,進社區、入大棚,駐足村巷,步履所至,一幅幅更有溫度、更富活力、更具保障的發展圖景躍然眼前。
中衛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一代又一代中衛人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基因,不負時代使命,在接續奮斗中描繪著一幅幅紅色老區的新圖景。
新圖景新在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中衛全力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圍繞產業、就業、社會融入3件事,深入開展產業發展、就業幫扶等十大專項行動,聚焦枸杞、奶牛、肉牛、富硒果蔬和綠色食品產業,推動移民致富提升。今年以來,21個就業幫扶車間帶動1300個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全市實現移民勞動力外出務工3.1萬人;推動脫貧群眾穩崗就業,實現脫貧人口就業37378人,讓群眾生活更有保障和底氣。
新圖景新在讓人人享有綠水青山。
一年四季,“中衛藍”持續在線,在香山湖、騰格里湖、黃河沿岸,鳥兒快樂地飛翔在水天之間。中衛先后榮獲了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中國最佳綠色生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近年來,中衛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植綠增綠,全市優良天數比例達85%以上,主要排水溝水質連續五年位居全區前列,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森林覆蓋率17%。同時堅持協調發展,城鄉面貌發生顯著性變化,162個老舊小區換新顏,棚戶區改造讓3.2萬戶居民遷新居,城鄉居民更宜居更舒適。
新圖景新在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
近5年,中衛市投入23.4億元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95所,通過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融合應用,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藝術名家長久進駐移民村;大山里的小朋友在駐村文化干部的悉心教授下,學會了吉他彈唱;自樂班的婦女們自編自導自演起快板舞……中衛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不斷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增效,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富足。
征程再啟,而點亮更美好的未來,唯有勠力同心、接續奮斗。(房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