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灌區引水情況怎么樣?”6月14日15時,從銀川回到中寧的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七星渠管理處主管灌溉的負責人陳曉波匆匆抹了一把臉,到調度室了解渠道供水及灌溉情況。
從開春到現在,寧夏大地沒有一場有效降雨,中部干旱帶更是焦渴難耐,七星渠受益灌區187萬畝的農作物急需充足的水。
“申灘引水加上黃河水源泵站補水,依然有近10個流量的需水缺口。灌區玉米頭水還有40%的面積沒有灌溉,小麥正值灌漿期,即將灌三水?!标悤圆ǜ嬖V記者,灌溉用水較為集中,目前按照“先揚水、后自流”原則,控近送遠、續灌、控灌、輪灌等措施,全力保障紅寺堡、固海擴灌、同心三大揚水工程供水和自流灌區上下游均衡受益。
15日16時,陳曉波和灌溉科長馬永寶趕到宣和所高渠口段,這是整個七星渠的“牛鼻子”,輸水穩定性至關重要,輸水量誤差不會超過2厘米。
中寧縣舟塔鄉長橋村七隊村民石俊村正在封渠口,過膝的玉米青青翠翠一片,在驕陽下迎風搖擺。
“頭水玉米灌上沒?”陳曉波問。
“灌上了。60畝地,5天就灌完了,比往??炝藘商鞎r間?!笔〈甯嬖V他,今年放水很集中,“群”里喊一聲,大家挨著淌水,不僅快,還不糟蹋水。
“有什么需求及時和我們水管人員聯系?!?/p>
面對嚴峻的旱情形勢,七星渠上段基本達到限定水位運行,水位線到砌護頂約10厘米;高干渠達到設計流量46立方米每秒。然而,最新一次渠道改造距今也有20余年,加之凍脹破壞嚴重,渠道安全風險如頭頂懸劍。
陳曉波告訴記者,工程的短板只能靠管理來彌補,管理處把渠道險工段分為四類,組建了專門的巡護隊伍,增加了巡查頻次,高風險段增加人工步巡和夜間巡護,加上“巡渠通”APP軟件,實現了120公里渠道巡護機械化、智能化。
截至6月13日,七星渠已安全行水83天,共引水3.57億立方米。
6月15日上午,管理處舉辦了“代表話盛會”活動,陳曉波將黨代會的精神和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講述給40余名黨員干部。
陳曉波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干出來的輝煌。工作要落實、落實再落實!報告中講到的這句話特別觸動我。當前抗旱保灌任務艱巨,我們127名干部職工日夜堅守一線,堅決完成夏秋灌供水保障任務?!?span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imKai;">(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泠然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