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爺您好,我是北關社區的網格員,請問您核酸檢測做了嗎?”“門前堵的車移開了嗎?”“最近氣溫回升,您一定注意用電安全”……一聲聲詢問,一次次摸排,是玉皇閣北街北關社區“黨建+網格”管理工作的縮影。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提高工作效能,北關社區黨委從滿足城市居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出發,從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入手,緊盯“服務有感”,致力“治理有為”,以“黨建+網格”點亮紅色“聚能環”,不斷增強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抓學習,強化使命擔當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區,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前不久,在北關社區黨群活動服務站,北關社區黨委書記張紅雨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張書記講得仔細,所有黨員學得也認真,課后還交流了學習心得體會。北關社區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把政策理論、法律法規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學什么、弱什么強什么”的原則,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學習計劃,持續推動社區黨員干部學思踐悟、擔當作為,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
重協商,突出全員參與
“小區居民多,垃圾桶少,能否考慮增加垃圾箱的數量?”“我是一名老黨員,想報名參加志愿者,為咱小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苯?,社區書記張紅雨帶領網格員走訪轄區,剛走進新水小區5號樓,馬上就有居民圍過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小區變成了“民主協商會議”現場?!按蠹姨岬降倪@些問題都與提高小區生活品質和居民幸福感息息相關,社區一定會認真研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舉措?!睆埣t雨一邊認真記錄一邊說。這樣的網格民主協商會議在北關社區會定期召開,社區緊扣“多元參與、協商共治”主題,把觸角延伸到基層群眾中間,讓參與議事協商的群體更廣泛。家住秀水苑的居民董雪梅高興地說:“我在這住了10多年,覺得這個協商會議特別好,我們的一些訴求都得到了解決,生活幸福感明顯提升?!?/p>
抓落實,服務網格零距離
網格作為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是服務居民群眾的前沿陣地,是最靈敏的觸角。網格員、樓棟長、黨員志愿者每日拿著民情走訪記錄本,用走得勤、想得深、做得好,將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變為“最美零距離”?!靶∈虏怀鼍W格,大事不出社區,居民事商量著辦?!北标P社區金橋雅居小區網格員何銳對轄區里每家每戶居民情況都了如指掌,誰家有個頭疼腦熱、誰家老人需要照顧、誰家生活比較困難,她都如數家珍。何銳每天在網格內“打卡”,入戶走訪,現場解決網格內的問題,無法立即解決的就形成問題交接單逐級上報,網格、社區、街道上下聯動,各級黨組織協同發力,確保問題個個有回應。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隨著“黨建+網格”管理工作深入開展,網格員在各個角色中不斷切換,讓服務觸手可及、難題迎刃而解,鄰里關系變好了,街道變得潔凈了,社會更和諧了?!坝惺戮驼揖W格員”已經成為居民的一種習慣,讓北關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