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走進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湖韻社區章子湖家園小區,只見一棟棟居民樓錯落有致,老人們坐在涼亭里悠閑地聊天,幼兒園里傳出孩子們的嬉戲聲。
這里的住戶都是塔橋村村民,征地拆遷后全部搬遷上樓?!艾F在生活環境好,住樓房方便多了,我把80多歲的母親也接過來享享福?!本用窈樽詵|對搬出來的幸福生活很滿足。
如何讓搬遷上樓的群眾住得下、穩得住、融得進、過得好?興慶區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功能,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搬遷上樓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為民服務全覆蓋。
創新實施黨員“亮身份、做表率”包戶責任制,引導黨員按照就近就便原則,1名黨員包聯本村1戶親屬戶和4戶及以上左鄰右舍農戶。推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結合鄉村治理工作需求,設置村務公開監督崗、社情民意調查崗等12個崗位,給予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平臺。
通過建立長效學習機制,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平臺、微信群、“興慶先鋒”微信公眾號等,多元化拓展學習渠道,并通過送學上門、微信送學等形式,適時發布學習信息和資料,加強對不同年齡層次黨員的學習教育。同時,針對搬遷上樓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加強就業創業和勞務輸出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搬遷上樓群眾收入。
依托黨群活動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讓搬遷上樓群眾搬得舒心、住得放心。月牙湖鄉采用“付出+積累+回報”模式,按照村規民約“積分制”考核細則,將量化考核結果與獎優罰劣相結合,采用1積分等價于1元人民幣的兌換方式,調動村民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大新鎮打造燕樂園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增設社區食堂、老年娛樂活動室、圖書室等,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興慶區還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村民”形式,培育花卉、紅樹莓、無花果、蜜瓜、肉牛、奶牛、肉兔等特色產業,實現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大新鎮大新村成立大新農商實業有限公司、大新眾合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燕宏祥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帶動217名搬遷上樓農民再就業,先后為486戶村民分紅111.9萬元;新渠稍村聯系興慶區農業高科技產業示范園區企業雇用本地村民,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寧夏日報記者 賈莉/文 圖片由銀川市興慶區委組織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