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b3hpl"></strike>

<noframes id="b3hpl"><em id="b3hpl"></em>
<span id="b3hpl"><font id="b3hpl"><strike id="b3hpl"></strike></font></span>

<noframes id="b3hpl"><address id="b3hpl"><listing id="b3hpl"></listing></address>

    >>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0 -> 魅力金鳳 -> 塞上金鳳
    新聞故事里的那些“高光”時刻⑤
    銀川:“國際濕地城市”的靈動“眼眸”
    2022-09-22 16:12:25   
    2022-09-22 16:12:25    來源:寧夏日報

      新聞回放

      2018年10月26日,《寧夏日報》三版刊發通訊《一座城,半城湖——解碼銀川打造國際濕地城市路徑》,闡釋了作為我國西部當年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銀川濕地的發展變遷。從曾經“七十二連湖”的歷史勝景,到逐步恢復植被、保護濕地,形成“景不斷鏈”的濕地生態屏障……銀川濕地貫穿城市記憶,浸潤休閑生活,執筆“綠色發展”,寫好濕地“文章”。

      發展成就

      親水、湖畔、湖城——這些銀川市住宅小區的名稱,蘊含了居民對“臨水而居”的向往。濕地,是湖城的靈動之“眼”。濕地治理,不僅關注顏值的煥新,還重視內里的貫通。

      典農河工程、西部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系連通工程……近年來,銀川市先后實施了一批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合理、完整的濕地保護體系。

      在銀川,人與紅嘴鷗在濕地邊,履行每一季的約定,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表達。濕地的“生長”,改善了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讓人們在城市中詩意地“棲居”。

      截至去年年底,銀川市區濕地率達10.65%,濕地保護率達83%。當前,銀川市正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濕地的自然“呼吸”,添力“綠色、高端、和諧、宜居”城市建設,濕地保護與利用工作正步入更高層次和水平。

      “高光”有我

      “鳥類不僅是人類的朋友,更是衡量湖泊質量重要的標志之一”——2012年,一篇題為《寧夏銀川濕地野生鳥類保護現狀及對策探析》的論文,在開篇這樣寫道。作者建議:通過采取開展野生鳥類普查、建立野生鳥類保護地等措施,加強與完善銀川濕地野生鳥類保護。論文作者:呂金虎、梁楠、李志軍。

      2022年9月19日,記者聯系上了論文作者之一、現任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副主任呂金虎。從2005年投身銀川濕地保護工作以來,他心中的一汪“湖水”,澎湃如昨。

      銀川市入選首批“國際濕地城市”,呂金虎是全程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017年,在各方支持下,我們積極啟動了相關申報程序,當時,銀川濕地率等各項指標都符合申報要求,我們還負責起草了申報材料的最初版本?!眳谓鸹⒒貞?。

      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呂金虎和同事都為了同一個目標奔忙。他的高血壓,也是那段期間留下來的“老毛病”?!皾竦匦迯捅Wo,干了這么多年,這不僅是工作,也是情懷?!眳谓鸹⒄f,獲得這一榮譽,說明我們的濕地保護工作,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新、更高的起點。

      “這十年,銀川市的濕地質量逐步提升、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鳥類棲息地保護不斷完善,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效加強?!眳谓鸹⒔榻B,我們科學提升重點濕地的生態功能,并注重提升老百姓的生態獲得感?!氨热玢y川市寶湖公園,濕地與城市建設和諧相融,為公眾親近濕地、感受濕地文化提供了空間?!?/p>

      當年論文的另一位作者李志軍,近年擔任寧夏觀鳥協會秘書長。近期,他關注的活動列表重點是“黃河流域水鳥與棲息地調查”。

      “觀鳥,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交流方式”;“白頭鵯也來到了我們這座城市生活,期待著更多這樣的‘生態移民’,來銀川安居樂業……”他習慣在微信朋友圈里,記錄日常對濕地、候鳥的觀察和思考。和李志軍一樣,在銀川有越來越多持續關注濕地、保護鳥類的人群,為城市濕地修復注入更多的力量。以濕地為“平臺”,生態文明有了更多的踐行者。

      展望

      當年,《一座城,半城湖》的稿件,記者在結尾寫道:“人在城中,城在湖中,不光是城市一景,還在改變銀川人的現在和未來”。

      如今,未來正在“發生”。

      如何用好濕地這張“名片”?在呂金虎看來,要繼續做好濕地生態恢復,特別是做好黃河灘地修復,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同時,堅持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相互促進,科學發展濕地生態旅游,滋養濕地文化,寫好全域旅游的濕地“篇章”。銀川市將打造“鳴翠湖荷花文化旅游節”“燕鴿湖紅嘴鷗觀鳥節”品牌項目,放大“國際濕地城市”品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記者 毛雪皎)

    → 閱海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供圖)

    閱海國家濕地公園。(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供圖)

        ↑ 2018年10月26日,《寧夏日報》刊發通訊《一座城,半城湖》,闡釋了銀川濕地的發展變遷。

    2018年10月26日,《寧夏日報》刊發通訊《一座城,半城湖》,闡釋了銀川濕地的發展變遷。

    【編輯】:王雪玲
    【責任編輯】:王雪玲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新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署)網出證(寧)字第008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050號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 寧ICP備10000675號-4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A片网站免费大全
    <strike id="b3hpl"></strike>

    <noframes id="b3hpl"><em id="b3hpl"></em>
    <span id="b3hpl"><font id="b3hpl"><strike id="b3hpl"></strike></font></span>

    <noframes id="b3hpl"><address id="b3hpl"><listing id="b3hpl"></listing></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