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5歲的禹斌斌成為金鳳區良田鎮園林村第一個建大棚的村民。那時,村里人主要種植玉米,沒有人經營溫棚。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禹斌斌花費30多萬元建起4棟大棚。
頂著壓力,禹斌斌在大棚里種下西紅柿,安頓媳婦看住溫棚,自己則到外面跑銷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品質過硬加上銷路暢通,幾個月時間4棚西紅柿讓禹斌斌賺了十幾萬元。
為了更好地發展大棚種植,禹斌斌成立了合作社,大棚也從4棟擴大到20棟,他一躍成了村里的種植大戶。園林村也在禹斌斌的帶動下掀起了溫棚種植的熱潮。然而,塑料大棚也有短板。比如,遇上極端天氣保暖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禹斌斌去年大膽嘗試,拆掉塑料大棚改良成暖棚,并且通過小并大的方式把原來的20棟溫棚并成了6棟大溫棚。新溫棚一棟就有2000多平方米,一個棚能產3萬多公斤西紅柿,棉被放下來溫棚里暖意襲來,不懼霜凍不懼冰雹。改造完大棚,禹斌斌又雇了10多個村民種大棚,給村民教技術、講要領,自己成了“小老板”,專門負責搞銷路。
今年,禹斌斌棚里的吊瓜價最高時賣出了一公斤6.4元的好價錢。2月10日種植4月底收獲,6棚吊瓜除去人工投入凈賺20多萬元。隨后,他又在大棚里種上西紅柿。3個月時間,大棚里的西紅柿陸續披上紅裝,每天都有7500余公斤西紅柿運往全國各地。6棟大棚西紅柿預計能賺30多萬元,算著成本和利潤,禹斌斌和媳婦樂開了花。
如今,園林村有近千棟溫棚,禹斌斌的溫棚是規模最大的自建溫棚。敢想敢干的禹斌斌看到現代化農業用機器人羨慕不已。他說:“攢夠了錢我還要繼續改良,讓咱的大棚也搭上高科技,不費重體力就能種出美味的西紅柿來?!保ㄣy川市新聞傳媒中心 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