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b3hpl"></strike>

<noframes id="b3hpl"><em id="b3hpl"></em>
<span id="b3hpl"><font id="b3hpl"><strike id="b3hpl"></strike></font></span>

<noframes id="b3hpl"><address id="b3hpl"><listing id="b3hpl"></listing></address>

    >>您當前位置:首頁 -> 外界 -> 光明日報看寧夏
    【名家筆談】河的子孫 子孫的河
    2022-10-02 09:15:57   
    2022-10-02 09:15:57    來源:光明日報

    郭文斌.jpg

      【名家筆談】 

      1993年,我從西吉縣教育局調到固原地區文聯主辦的《六盤山》雜志社工作,先后任編輯、編輯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編。編發的稿件,很多是寫缺水造成的苦難。記得有篇散文寫到,旱年,當送水車開進村里時,一村的牛都掙脫韁繩,沖開圈門,把送水車團團圍住,最后,把車撞翻,搶水喝,送水車開出村子時,群牛跟隨十幾里。男女青年談婚論嫁,不看別的,只看誰家水窖多。不少人因為打水窖命喪黃泉。個別村莊,真是水貴如油。因此,“西海固文學”被定義為“苦難文學”,這苦難,一定意義上都是因為缺水。十年前,中國作協把第一個“文學之鄉”授予西吉縣,理由是“文學是這塊土地上最茁壯的莊稼”,一方面,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熱愛文學,另一方面,這片土地太貧瘠了,貧瘠的原因就是缺水。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一定意義上就是對水的渴望。

      我一直有個愿望,想到稿件中描寫的村莊去看看。今年夏天,在西吉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我和一幫志愿者在西吉縣將臺堡鎮紅軍寨舉辦全公益“文學之鄉夏令營”。結營后,我和班委們到鄉下采風,結果大吃一驚,我們有點不太相信這就是西海固,就是當年稿件中描寫的村莊。不少鄉親的院落、住房、家具,讓我這個城里人覺得落伍。彩電、電冰箱、洗衣機、小車,應有盡有。家家自來水,戶戶有澡堂,就連牛槽也通上了自來水。

      這時,再體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句話,就有了切膚的真切感。當年,黃河主流造就了名聞天下的“塞上江南”;眼下,黃河支流又造就了新時代的“西海固江南”。

      當年,一到春天,就“全村端”地外出打工;現在,還鄉成為一種新時尚。比如,在杭州創業的企業家謝宏義就回到故鄉,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打造成聞名全國的“紅軍寨”。

      2001年,我調到銀川市文聯主辦的《黃河文學》雜志社工作,先后任編輯、副主編、主編。接收到的稿件和《六盤山》風格迥異,寫黃河故事的多,塞上江南的多,魚米之鄉的多,賀蘭山、渡口、羊皮筏子是最常見的地理意象,治沙和治河是許多小說的主線。我們在電視劇《山海情》中看到的沙塵暴,常常在文中出現。為此,十年前,我和同事韓銀梅聯手采訪治沙英雄王有德,先后寫成劇本、長篇報告文學。

      “每年秋天刮風一直刮到第二年的春天。三天一場風,七天一場沙。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鳥飛。窯洞里,沙子堆得和窗臺一樣平?!边@是王有德講述的童年。1985年,32歲的王有德任寧夏靈武市白芨灘防沙林場副場長,通過麥草方格來治沙。到2000年,治沙造林63萬畝,在毛烏素沙漠和黃河之間營造出一條長48公里、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刂屏魃辰偃f畝,阻擋住了毛烏素沙漠向西侵蝕的腳步,實現了讓沙漠后退20公里的壯舉。按平均行間距2米計算,他們種下的樹能繞地球赤道七圈。

      這次采訪,讓我對“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受。因為她是母親,才有王有德這樣的“孝子”保護她。

      2020年5月,我辭去銀川市文聯主席,代曉寧女士接任,我受她和《黃河文學》主編聞玉霞女士的委托,主持“對話黃河”欄目。兩年來,約了海南作協主席孔見、青海作協主席梅卓、《西藏文學》主編次仁羅布、《山西文學》主編魯順民、河南大學教授程遂營、西北師范大學傳統學院院長徐兆壽、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賈艷艷博士等名家,對保護黃河的人類學意義、生命學意義、倫理學意義、生態學意義作了探討。

      隨著對話的深入,我越來越覺得,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史就是一條河,整個人類發展史也必定是一條河,這條河最終要歸向大海,那就是大同理想,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ㄗ髡撸汗谋?,系寧夏文聯主席、寧夏作協主席)

    【編輯】:尤天竹
    【責任編輯】:尤天竹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新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署)網出證(寧)字第008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050號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 寧ICP備10000675號-4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A片网站免费大全
    <strike id="b3hpl"></strike>

    <noframes id="b3hpl"><em id="b3hpl"></em>
    <span id="b3hpl"><font id="b3hpl"><strike id="b3hpl"></strike></font></span>

    <noframes id="b3hpl"><address id="b3hpl"><listing id="b3hpl"></listing></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