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魯生教授主編的《中國民藝館》叢書,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課題“中華傳統造物體系與設計文獻研究”和“泰山學者”專題研究成果,以中國民藝博物館館藏文物為基礎、體系化展示中國民間造物藝術的專業文獻,涉及我國民間生活的衣...
從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古籍、青銅器,到包含鮮明時代印記的糧票,再到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磁帶、圖書、報刊……版本是記錄歷史、見證文明的“金種子”。近日,中國國家版本館落成,中國國家版本館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
日前,中國國家版本館正式開館。該館作為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存放了包括四川提交的735種重點征集版本在內的全國各地的珍貴古籍、文物等。
近日,中國國家版本館盛大落成,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辦公室編輯的《安徽古籍叢書》納入首批館藏,其中既包括《方以智全書》《宛雅全編》《安徽文獻總目》等近年出版的重點圖書,也包括《安徽古籍叢書萃編》等歷年精選,共計139種210冊?!栋?..
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西安分館、杭州分館、廣州分館同步舉行分館開幕活動。西安國家版本館有哪些特色?館內有哪些珍貴館藏?西安分館的建筑風格又是怎樣的?新華網帶著廣大網友的這些疑問,一起探訪西安國家版本館。
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主創的大型壁畫《大匠絲路》和《蘭亭序》屏風在國家版本館落成。
它坐落在實證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杭州良渚;它在多處建筑中使用了龍泉青瓷;它選址一座廢棄的礦坑,卻在亭臺樓閣間,藏著宋代名畫中的意境——它是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杭州國家版本館),一個集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
北京中軸線北延,燕山腳下,一組古樸典雅的建筑群坐落山間。由南向北,主體建筑“樓、堂、閣”掩映在山水園林中,兩側配樓建筑“廳、廊、館”相映成趣,意境盎然。這就是新落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一座賡續中華文明的“基因庫”,一方集納先賢智慧的浩瀚海洋,一個熠熠閃光的文化坐標,一架文明互鑒的宏偉橋梁——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了! 這個工程,注定彪炳史冊,澤被后世,萬代流芳!
歲在壬寅,時值季夏,在羊城北部的山林之間,有著廣州母親河之稱的流溪河千百年如一,清麗蜿蜒,靜靜地哺育和滋養。
又稱《乾隆大藏經》,為清代官刻漢文大藏經。于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開雕,乾隆三年(1738)竣工,至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全藏共1670部、7240卷,雕成經版79036塊,收錄經、律、論、雜著等內容。
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正式開館,引起廣泛關注。這里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也是以版本為載體的中華文脈見證,亦是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今天,記者帶您探訪中央總館,并為您介紹各分館特色與重要藏品,充分展現中華文明的別樣魅力。
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暨展覽開幕式7月30日上午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舉行,同日上午,西安分館、杭州分館、廣州分館同步舉行分館開幕活動。作為展現新時代恢宏氣象的新高地、傳承中華文明的新標識、彰顯中國精神的新陣地、展示中國形...
走進中國國家版本館 感受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