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呵護黃河健康安瀾為根本任務,堅持綠色發展,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提升資源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寧夏。全區各地各部門要把行動統一到黨代會要求上來,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再譜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繪就環境優美新畫卷。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大氣污染“四塵同治”。嚴格落實減污降碳指標,通過能源結構調整與優化,加快城鄉供熱結構調整及燃煤設備提檔升級,加強煤質監管,嚴格控制煤炭消耗總量及排放量監測與管理等措施,強化“煤塵”治理;通過工業園區綜合整治,加強重點行業廢氣深度治理,揮發性有機廢氣治理,禁燒秸稈、蘆葦、垃圾等廢棄物,持續推進公共場所“禁煙”活動的落實與監管等措施,深化“煙塵”治理;通過全過程控制施工工地揚塵污染,大力整治裸露堆場和裸露地面揚塵污染,加強餐飲業和露天燒烤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環衛保潔水平等措施,細化“揚塵”治理;通過強化機動車燃油品質監管和執法檢查,加強機動車排污監管平臺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等措施。
全面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深入實施“五水共治”。合理、高效、節約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做好防洪、防澇、防凌汛等水災害工作,堅持源頭治理,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維護水生態平衡,確保水安全;通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社會措施以及高科技設備的廣泛利用,寧夏基本實現了工業園區廢水的全收集、全處理,5年來黃河干流寧夏段保持“Ⅱ類進Ⅱ類出”,為確保黃河安瀾作出寧夏貢獻;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的比例為80%以上,基本實現民眾用水安全需求,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田退水得到有效利用,助推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
加強土壤污染“六廢聯治”。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斷提高建筑垃圾、危險廢物、工業固廢、電子廢棄物等回收和處置能力,增強固廢循環利用水平,對于無法回收的廢棄物要集中統一處置,降低對土壤環境的污染;通過降低農藥、化肥使用率,提高農業養殖糞便和水產養殖無害化處理能力,推廣節能器具使用降低農村薪柴利用率,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落實落地,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成為新的旅游實踐基地,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繼續加強垃圾分類宣傳,并做好獎懲制度建設,以規范的法治手段助推全區垃圾分類工作有效落實,積極構建垃圾分類示范點。
做好“三山一河”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賀蘭山、六盤山、羅山橫亙于寧夏境內,是寧夏乃至西北、全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更是寧夏重要的自然資源物種庫。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全區90%以上的用水來自黃河?!叭揭缓印鄙鷳B修復和保護工作,是確保民眾對碧水藍天凈水安全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我們要牢牢樹立生態優先戰略,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維護生物多樣性,確保黃河安瀾。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寧夏要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循環、低碳產業,淘汰落后產能,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從源頭實現減污降碳目標,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寧夏力量?!半p碳”戰略的實施,推動寧夏綠色生活和生產方式變革,節能器具的使用率大幅提升,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飲食等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廣泛應用,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具體實施路徑。寧夏在實施雙碳戰略時,要避免“運動式減碳”,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級逐層、循序漸進落實雙碳目標。 (寧夏社會科學院理論研究中心 執筆:吳月)